
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入推进,工程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。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,我们更加认识到工程数字化管理在推动产业升级、提升生产效率、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巨大潜力。
核心产品河狸云作为移动工程管理平台,在施工现场生产过程采集一手数据,驱动质量、安全、进度、成本的管理。7 年间,同用户一起,完成了建设方工程数字化从 1.0 到 2.0的蜕变,持续迭代,并向 3.0 方向进行深化。

同时,施工单位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参与方之一,河狸云也从业主方视角延展到了施工总包/分包视角,提供施工方解决方案 2.0,区别于传统的施工工程管理软件,聚焦现场,通过空间结构和分部分项体系更好的支撑现场应用,让现场和办公室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。

下面,我们回顾下参会嘉宾们分享了哪些行业干货。
越秀地产 · 工程数智如何助力平台管理
工程技术中心专业经理卢杰坚介绍了工程数智平台的整体应用情况,平台以工序、样板、材料验收为核心,但各模块不是分散独立的,而是通过验收进行约束,确保按图施工、标准落地、过程合格,进而规范施工单位合同履约,为履约评价提供支撑。

并详细讲述了一下五个典型平台应用场景:
工序验收督导:监理通过数智平台后台查验、现场实地检查的方式,对工序验收真实性、及时性进行检查,按月形成检视成果,督导区域、项目规范工序验收。

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孟庆恩指出,数字化建设需要首先明确系统的定位和平台的核心底层逻辑。这几年也一直在进行工程数字化应用的实践探索,思考每个应用模块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,可以用在哪些地方。从领导视角到用户视角,从内容导向到流程导向,再到管理导向,不断聚焦和深化,持续完善项目评价模型和总包评价模型,通过数智平台实现精准评价。

绿城管理 · 智慧营造在代建业务中的应用
产品研发中心工程线负责人林志义介绍了智慧营造软件开发背景、系统建设历程以及应用的使用和推进情况。目前在建项目工序验收、材料验收使用最好,实测实量、桩基验收、日常巡检、混凝土回弹使用良好。
同时,也提出了接下来数字化建设的优化方向:
持续优化:将必配模块做精做细,根据项目的使用反馈,持续进行迭代升级。
加深工序验收软件与实际业务场景的融合度; 提升混凝土回弹模块的使用体验; 完善制度要求,线上取代线下工作,消除重复工作。
完善机制:建立常态化一二级联动机制,借助考核、评估等方式助力于软件的落地。
建立与二级单位的日常沟通、监督检查与反馈机制,发挥软件管理效能; 借助第三方飞检推动软件落地使用,动态更新飞检检查项与评分标准; 逐步建立数据评价机制,对二级单位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性评价。
择优增配:在现有必配模块已较好运用的前提下,再增设其他必配模块。
对材料验收、日常巡查的框架及科目进行系统梳理,提升整体的逻辑性; 项目对材料验收的接受度目前最高,可以考虑设置为必配模块; 基于工序验收已良性运转的前提下,可以设置工程计划作为必配模块,实现两个模块的串联;在此基础上,再进行工程计划与全景计划的打通。

瑞信建筑项目总监孟想介绍了厦门地铁的落地实施情况,TOD数字工程以工序、管理行为、材料验收为核心,实现12大模块、32项功能,通过质量安全管控确保按图施工、标准落地、过程合规,形成项目标准化管控,常态化管理。
操作简便、提高效率:操作性对标微信,数据可模板化导出,大幅度减少线下资料。便于各参建方分级管理,提高管理效率。

嘉宾交流环节
圆满结束